中国书法是关于中国汉字书写的一门艺术。先民为了把语言记录下来并传之久远,创造了汉字。在长时期汉字的书写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全民共同的要求,这种要求自然成为一种社会约定,这种约定可以说是一种法则或者一种法度。中国的书法艺术就是合...
[详细]
《中国的书法》
字数(6652)
甲骨文是殷商时期直到西周初期通行的一种字体,距今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,因为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,所以通称“甲骨文字”。清光绪年间,河南安阳西北的小屯村一带,农民在田间耕种,经常翻出许多已经石化了的龟甲和兽骨。这种骨化石能够入药治...
[详细]
《中国的书法》
字数(1715)
据载,西周后期周宣王时,有位太史名叫“籀”,此人曾著有大篆15篇,作为蒙童的识字课本。故历史上称这种大篆为“籀文”、“史书”等。遗憾的是,此书东汉时已亡佚六篇,尔后渐至全部散失。或说,许慎《说文》中保留有一些字形,然已不能确知其究...
[详细]
《中国的书法》
字数(927)
公元前770年,周平王将都城迁至洛邑,自此,史称东周,又分为前后两段,分别称春秋、战国。中国进入历史上著名的地方割据时期。由于分裂割据,各地区的地域特色在文化上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呈现。在书法上,也是风格繁多,争奇斗胜:或以奇崛见长,或...
[详细]
《中国的书法》
字数(784)
公元前221年,秦王嬴政吞并六国,建立了中央集权。大一统王朝的当务之急,是改变战国时期各自为政的局面,于是订立了一些利于统一的制度,“书同文”是其中的一项。史载,赵高撰《爰〔yuan 元〕历篇》、胡毋敬作《博学篇》、李斯著《仓颉篇》,...
[详细]
《中国的书法》
字数(1063)
汉代践秦之祚〔zuo 作〕,长达400余年,在此期间,书法艺术形成了一个空前繁荣的局面,也为后世书法发展构筑了完美而坚实的基础,成为后世书法开拓的一个重要源头。为什么这样来评估汉代?主要是我国汉字的各种字体,在这个时代里竟都一起面世了...
[详细]
《中国的书法》
字数(1002)
汉传到献帝,东汉政权已名存实亡,终于形成了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的局面。司马昭灭蜀,司马炎废曹灭吴,于是三国统一而晋兴。八王乱起,西晋又终;司马睿又建东晋。 自公元220年至公元420年,历时200年整,这一段时间便谓之“魏晋时代”。曹魏曾经...
[详细]
《中国的书法》
字数(1016)
南朝经历了宋、齐、梁、陈四个朝代,北朝亦经历了北魏、东魏、西魏、北齐、北周各朝。 自公元420年刘宋灭晋开始,至公元581年隋朝统一立国,南北朝对峙告终,跨越了160年。南朝多承晋制,禁止立碑,故刻石较少。最著名的有“二爨〔cuan窜〕”中...
[详细]
《中国的书法》
字数(1218)
北周静帝大定元年(公元581年),杨坚受禅,建立了隋,不久统一全国。隋朝统治时间虽然不长,但因全国统一,文化得以交流、融汇,前此的各种探索,相互取长补短,逐渐形成熔铸统一的趋势;兼以大业六年(公元611年),开始科举取士,书写成为品评优劣、...
[详细]
《中国的书法》
字数(2396)
自陈桥兵变,赵宋立国,至被元所灭,共经历300多年,与宋并存的政权还有辽、西夏和金。赵宋统治者有鉴于唐亡的教训,乃抑制武人的权势,重用文士,并进一步完善了科举考试制度,士人重视书法,更成为一种必然。而随着社会的进步,制墨、造纸、制笔...
[详细]
《中国的书法》
字数(1281)
塞北的蒙古族政权日益强大,公元1234年灭金;1271年改国号为元;世祖大举伐宋,公元1279年陆秀夫负帝昺〔bing丙〕蹈海,宋亡,至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明,元朝不及百年;虽以武功治国,但在悠久博大的汉文化影响下,日渐汉化。天历年间,建立“奎章阁...
[详细]
《中国的书法》
字数(1012)
元末,各地农民纷纷揭竿,汇成了起义的怒潮,朱元璋集中了各地义军,推翻了元朝统治,公元1368年,建立了明朝。至1644年明亡,共有276年。明朝的各代皇帝和外藩诸王,大都爱好书法,有的甚至列为日课,召书法能手充当文华内制,凡是朝廷正式诏勅(外...
[详细]
《中国的书法》
字数(990)
公元1644年,清兵大举入关,统一了全国,统治达267年。清代通常被认为是中国学术的总结时期。这自然是学术自身发展的必然所致,但也与满清统治者一定程度上的支持有关。书法亦然。《三希堂法帖》、《佩文斋书画谱》等,都可以看作是书法方面总...
[详细]
《中国的书法》
字数(1871)
大篆是西周金文、东周各诸侯国文字(包括石鼓文字)遗迹的总称。它们各自创造,或天子所命,或诸侯私造,并没有统一的整体规划,因而各有各的样子,但由于文字之形质已定,倒也小异而大同。正因为如此,更显示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智慧,竟创造出了这样...
[详细]
《中国的书法》
字数(877)
小篆已经是规范化了的字体,是大篆不断规范的必然结果。经过统一之后的书写,按说不会再有多大的变化,然而,事实上仍是人各一体,互不相同。即使同出一人之手,时间、地点、情况不同,也不尽一致。泰山刻石与琅玡刻石虽同出李斯之手,却很不相同...
[详细]
《中国的书法》
字数(2545)
隶书虽然源于简帛,肇始于战国,而兴时则在于汉,尤其东汉更称鼎盛。魏晋以降,虽然渐趋衰微,但始终未断,至清又见复兴。在漫漫书史长河之中,能隶诸家,不胜枚举,只将具有典型代表性者列出,便足令人一开眼界。前章所举《乙瑛碑》是汉碑隶书的成...
[详细]
《中国的书法》
字数(4041)
楷书自汉末三国魏晋发轫以来,至南北朝定型,隋唐而达到极致,其间千舟竞发,各展奇姿,固然美不胜收。而既规整到法度森森之后,看来已不易发挥个性,似不能再出现什么美的艺术,然竟也千娇百媚,各具风韵。今将历代典型列下:《宣示表》,传钟繇书...
[详细]
《中国的书法》
字数(3153)
有人以为草书最易抒情,最易表现为艺术,有人以为行书最易写,其实很不准确。无论哪种字体,“会”都不难,“好”都不易。行书在应用中最常见,但写得好太不容易;草书规格最严,长一点短一点都会有很大区别,所以决不是任笔为体的,必须有很高的素...
[详细]
《中国的书法》
字数(4234)
“书法”一语本为书写之法,所谓书写,自然是指书写文字,这本是勿庸多言的。然而现在我们还要把它提出来重新加以理清,是唯恐人们认识混乱。有的人认为,书法已经落伍,必须脱胎换骨,他们要追求“线条”的自由,要肯定“线条”的独立审美价值,...
[详细]
《中国的书法》
字数(414)
书法能够把有意义的文字内容,赋予美的表现形式,使二美并具,更增其表现力和感染力。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说:“使夫观者玩迹探情,循由察变,运思无已,不知其然。……虽彼迹已缄,而遗情未尽,心存目想,欲罢不能。”优美的形式,能使欣赏者在心...
[详细]
《中国的书法》
字数(693)